香港人現時所用的雨傘, 通稱為「遮」, 這些「遮」是用金屬作遮骨, 尼龍布作遮面的, 既有「自開遮」, 又有「自合遮」, 還有「縮骨遮」。
以前這些雨傘很多都是香港製造的。香港製造業有悠久的歷史, 很多人以為梁蘇記是香港首創的製傘廠, 其實梁蘇記只是著名的遮廠, 在梁蘇記之前, 本港已有很多遮廠。據攷據家認為, 在同治年間, 香港已有製造洋傘的遮廠, 供本港和運往外埤去。
原來我們現時所用的雨傘, 在清代時稱為洋傘。這種用布料和金屬製成遮骨的雨傘, 並不是中國的雨傘, 而是外國的雨傘, 只因為這種雨傘是外國人所用的雨傘, 故稱之為「洋遮」。香港是最先仿照外國人所用的雨傘而製造, 製成之後, 運進國內推銷, 是以國內稱之為「洋傘」, 以別於中國的雨傘。
然則中國的雨傘是怎樣的呢? 中國的雨傘是用竹和油紙製成的, 故又名「油紙傘」。
這種雨傘是用竹枝作為傘骨, 用油紙作為傘面的, 利用兩個有齒的竹圈, 把竹枝鏤在齒孔上, 再用棉線結成網, 鞏固傘骨使不易脫出竹圈的齒孔外, 並利用它作為開合的樞紐。
在同治光緒年間, 香港人大部份仍是用傳統的油紙傘作為遮雨之物, 洋遮並不怎樣流行。原因是洋傘太昂貴, 很多人買不起, 中國的油紙傘則因價錢平, 故而大行其道。
就是到了光緒末年, 一柄中國傳統的油紙遮售價只是二角, 而洋傘則每柄售一元二角。當時能買一柄洋傘的人, 實在甚少, 當時一般小市民的入息低微, 買不起洋遮使用, 即使這種洋遮是在香港製造的, 比從外國運來的洋傘為廉, 但要他們付出五倍至六倍於油紙傘的價錢買一柄洋遮, 實在艱難, 是以一般小市民全部都是用中國式的油紙傘。
他們對於只花一二角錢買來的油紙傘亦極珍惜, 油紙傘的油紙若有破孔, 或者竹製的傘骨有些折斷, 亦不會輕易拋棄, 一定要加以修補或修理, 使它延長使用壽命。因為當時有專門修理雨傘的工匠, 挑著擔子上街專門替人修補油紙傘。
從一幅清末的風俗畫中可以看到, 那個拖著長辮子的工匠, 挑著一副竹擔子, 上街替人修理雨傘的情形, 他所修理的雨傘, 就是用竹和紙製成的油紙傘。這幅風俗畫也說明了當時用油紙傘的人多於用洋傘。
到民國以後, 商業發達, 商場中人已大量使用港製的洋傘, 同時生活水平也漸漸提高, 用洋傘的人多了,修理雨傘的工匠, 在上街的時候, 也高叫「修理洋傘」了。因為早期的洋傘, 也是常常會損壞的。廉價的油紙傘都要修補用, 對於更貴的洋傘, 自然也要修理, 修傘匠如不會修理洋傘, 很難以搵食, 是以也兼修理洋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