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

雄強寬博,豐腴嚴厚——顏真卿的書藝

 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,若從甲骨文算起,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,但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,則最早要到東漢晚期(公元二世紀中葉),在此以前,書法乃以實用為主。書法發展為表情達意的獨立藝術,絕非偶然,歷代書法家不斷創新求變,承先啟後,把書法藝術發揚光大。

  歐(陽詢)、柳(公權)、顏(真卿)、趙(孟頫)四大家的碑帖都是初學者常用的臨本,流傳甚廣。這裏介紹一下顏真卿這位唐代大書法家。

《晩笑堂竹莊畫傳》顏真卿像

  顏真卿(公元709-785年),字清臣,琅邪臨沂人(一說京兆萬年人),家學淵源,書香世代,在唐玄宗開元年間舉進士,曾任平原太守,世稱顏平原,又因被封魯郡開國公而得顏魯公之稱號。顏真卿學過王羲之、褚遂良的書法,也學過北碑,後得草聖張旭嫡傳。顏氏的書法作品很多,傳世的碑帖不下六七十種,多為楷書和行書。

《多寶塔碑》

  顏體的發展,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。五十四歲以前,筆法方峻,隸意猶在,筋骨層稜的獨特風格尚未形成,代表作有《多寶塔碑》、《東方朔畫贊》等。五十四歲至六十四歲是第二階段,風格漸顯,用筆由方變圓,橫輕豎重,轉筆不折而轉,巧妙地用中鋒和藏鋒運筆,所謂“蠶頭燕尾”,字形由傳統的背向轉變為相向,這些都是顏體的嶄新筆法。

顏勤禮碑

  這時期的著名作品有:《八關齋會報德記》、《大唐中興頌》、《麻姑仙壇記》、《顏勤禮碑》等。六十四歲以後,用筆雄重,結體更趨端嚴樸拙,臻於爐火純青,人書俱老之境,代表作有《自書告身帖》、《顏氏家廟碑》等。


行書《祭侄文稿》,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

  顏楷名播天下,其實顏氏行書同樣精粹非凡,他的《祭姪文稿》,更被後世譽為“天下第二行書”,僅次於王羲之的《蘭亭序》。顏真卿行草書的成就,是後人較一致公認的,其《祭姪文稿》、《祭伯父文稿》、《爭座位帖》且被尊為“顏書三稿”,允為佳品。

  後世對顏真卿書法的評價,尤其是楷書,褒貶不一。詆者可以南唐後主李煜和宋代名書法家米芾為代表。李煜評顏體粗魯似田舍郎;米芾也說古法到了顏真卿手裏就“蕩然無遺”了。他們都認為顏字“俗”,否定顏氏的書法藝術。

  譽者如宋代蘇軾則說:“詩止於杜子美,書止於顏魯公”,對顏氏的書法造詣推崇備至。其實,顏真卿雖習魏晉前人的書法藝術,卻不因循,取長棄短,突破古法,開創新風,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。以藝言藝,顏體正草皆善,說其為成就卓越的大家,始是語中其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