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文認為華晨估值是著眼於其華晨寶馬合營預期在12年完成的新廠房計劃,因總產能會從現時10萬台增至13年的30萬台,如果到時銷售可達產能的話,盈利應大幅上升,若產能過盛,在成本大增下盈利難測,甚至可比11年差。
要銷售從11年的10萬台多上升至30萬台,挑戰巨大,但我認為達標可能性不低,只差時間是13年還是一兩年後。原因除了我在前文以中國和美國汽車銷售量的分析之外,更從擴建新廠房計劃對BMW的得失所估算,大家要知道寶馬在中國的銷售包括國產(產自華晨寶馬合營)及進口,BMW在每一輛進口寶馬的銷售應賺得比國產多,因BMW只分佔國產寶馬銷售的一半利潤(華晨寶馬合營各佔一半),但由於稅收的關係,進口車價錢比國產貴很多,國產化就是寧願只分佔半個餅,但以低價錢爭取一個更大的餅,我相信BMW已計劃將不少型號國產化(現在只有3系及5系)從而用盡大增的產能。
從11上半年的數據,可見寶馬3及5系銷售九成多已是國產,但只佔寶馬(包括MINI)在中國總銷售的45%,而寶馬在中國11年總銷售23萬2千台。隨著更多型號國產化,總銷量會因價錢降低而增加,國產佔總銷售的比例亦增,再加上年銷售量的自然增長,大家就可自己估算國產寶馬未來銷量。
舉例,如今明兩年年銷售每年增加25%,國產化佔總銷售65%,14年銷售可達30萬台。
筆者及客戶持有華晨中國(1114)
成報吳系講股
2012年2月1日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